1962年,Phil Knight在斯坦福大學編寫論文,估計日本製造的廉價運動鞋可與德國製造的高價格運動鞋競爭。在取得MBA學位後,Knight前往日本,與生產商Onitsuka Tiger的管理人員會面,試圖說服他們讓Knight擁有的藍帶體育公司(Blue Ribbon Sports)成為Tiger在美國西岸的代理商。
1964年,Knight把Tiger鞋子的樣板送到俄勒岡大學傳奇田徑教練Bill Bowerman,Knight在本科生時曾參加中距離跑步。 Bowerman建議和Knight建立夥伴關係,Bowerman則提供endorsement clout及運動鞋設計意念。兩人握手並各出資500美元開設新公司。
1965年,Jeff Johnson,Knight從前在田徑場上的競爭對手,加盟成為公司首位營業員。他在自己的小型貨車車尾售賣運動鞋予高校學生。
1966年,Johnson 在加州聖蒙尼卡開設公司首家零售商店。Knight與Bowerman把他們的握手協議變成正式的合約。
1967年,Knight與Bowerman開設藍帶體育公司,註冊成BRS, Inc.。
1969年,Knight辭去當時的會計師工作,全身投入BRS, Inc.。
1970年,Bowerman以橡膠spikes作實驗,把液態的橡膠混合物倒進妻子的焗窩夫餅器內,其後創作出成窩夫鞋底('waffle' sole)。
1971年,BRS公司與Onitsuka Tiger的關係轉壞,令Knight開始創造一隻運動鞋新品牌。Knight聘請了波特蘭州立大學一位平面設計學生Carolyn Davidson設計新品牌,並把品牌放在鞋的側面。她獲得35美元的薪酬,在耐克工作了數年,直至耐克需要一家廣告公司的服務為止。12年後,也就是1983年,Davidson在一頓午餐上收到一隻鑲有鑽石及Swoosh標誌的金指環,一張證書,及數量未知的耐克股票,以表揚她設計Swoosh標誌對耐克的貢獻。
1971年,除了新標誌外,BRS公司亦需要為其新產品定一個新名字,十多個建議,包括Knight最喜愛的「Dimension Six」皆遭受拒絕,直至Jeff Johnson想到耐克,希臘勝利女神的名字。
1972年,首件耐克產品,以Swoosh為記認,送到俄勒岡州Eugene,供參加美國奧運田徑選拔賽的選手使用。
1973年,美國紀錄保持者史提夫·普方坦尼成為首位穿著耐克跑鞋的主要徑賽運動員,並使不少他的隊友轉用耐克鞋,直至他在1975年5月30日逝世為止
1974年,推出The Waffle Trainer,很快成為美國最暢銷的訓練鞋。
1977年,耐克印刷廣告引入標語「There is no finish line」,大受歡迎,並因應顧客需求推出海報版本。
1978年,網球選手「壞孩子」約翰·馬克安諾與耐克簽約。
1979年,耐克的空氣軟墊「Air」技術,由發明者M. Frank Rudy取得專利,首次應用在Tailwind跑鞋上,把充氣的膠膜放入跑鞋的鞋底以提供軟墊的保護。
1980年12月2日,耐克完成首次公開招股,發行2,377,00股B級普通股。
1981年12月31日,BRS公司與耐克公司合并,公司以耐克為名。
1982年,Dan Wieden與Dave Kennedy開設自己的廣告公司,在4月1日把 耐克帶至新公司。10月,耐克在紐約馬拉松直播時段播出首個全國電視廣告。
1982年,Air Force 1 籃球鞋成為耐克首隻採用空氣軟墊的比賽場地用籃球鞋。
1984年,耐克 與籃球員邁克爾·喬丹簽約。為邁克爾·喬丹推出的第一代籃球鞋Air Jordan,原本被NBA禁制,並引來公眾廣泛關注。引入Air Jordan籃球鞋系列是耐克其中一個關鍵性成功因素。同年耐克亦簽下巴克里及約翰·斯托克頓。
1986年,全年總銷售額首次超越10億美元。
1987年,首次推出耐克 Air Max運動鞋,使用更大的空氣軟墊,並首次設計成在鞋底中間側面亦可看到。這成為了第一代Air Max品牌技術,其後並推出更多代產品。第一代Air Max的電視廣告,使用披頭四樂隊的歌曲Revolution,是披頭四的歌曲首次及唯一次被電視廣告使用。
1988年,耐克首次推出「Just Do It」口號。
1989年,耐克推出一款專為訓練而設計的運動鞋,並有一系列名為「Bo Knows」的紀念性廣告,由參與兩項運動的運動員博·傑克遜(Bo Jackson)擔任主角。
1990年,世界上首間耐克town店鋪在波特蘭市中心開幕,並取得多項零售設計及商業獎項。在此後10年,耐克在美國、英國及德國共開設了14間耐克town商店。
1990年,耐克在波特蘭市西面的華盛頓郡開設世界總部,佔地74畝(0.3 平方公里)。
1993年,耐克引領了革新的永續經營計劃「Reuse-A-Shoe」,回收所有的運動鞋加以分割磨碎,用來鋪設球場和田徑場的地板。
1993年,巴克利在一個具爭議性的耐克電視廣告出現,聲稱「I am not a role model」。
1994年,耐克與巴西國家足球隊簽下長期合約。
1995年,耐克推齣電視及平面廣告計劃,名為「If you let me to play sports」,指出鼓勵年輕女性參與運動的多項益處。
1996年,耐克與高爾夫球選手老虎·伍茲簽約,老虎·伍茲使用耐克 Golf產品。當時活士剛由業餘轉為職業球手。
1996年,耐克在亞特蘭大奧運會的廣告惹來爭議,當時的宣傳口號「You Don't Win Silver — You Lose Gold」(你不是贏得銀牌,而是失了金牌)引來不少人,包括多位前奧運銀牌及銅牌得主的猛烈批評。
1998年,曾經有段時間,耐克在民意調查之後將「Just Do It」的宣傳口號改成了「I Can」。
1998年,Phil Knight正式的建立耐克的產品生產設備標準,包含最小用工年齡;空氣品質;強制教育課程;小額貸款促進;工廠監督和進一步透明化的耐克企業社會責任.
1999年,Bill Bowerman,耐克創辦人之一,在12月24日逝世,享年88歲。
1999年,雖然初時被批評會引致對千禧年的憂慮,耐克的電視廣告「Morning After」贏得2000年艾美獎最佳電視廣告。廣告內容是一個年輕人在2000年1月1日出外跑步時,經過一個又一個人們憂慮在2000年會發生意外及問題的場面。
2000年,耐克推出Shox吸震及支撐系統,首先由文斯·卡特等美國國家籃球隊隊員在2000年悉尼奧運穿著。
2001年,耐克創辦凱西·馬丁獎。該獎項每年皆頒發予在逆境中力求進步的運動員—不管困難是身體上的、意志上的、社會上的還是文化上的。獎項的名字取自凱西·馬丁(Casey Martin),一位因右腿的罕見毛病,與美國最高法院據理力爭,終得以在比賽中使用高球車的專業高球手。
2002年,耐克GO推出,大幅增加9到15歲的年輕人運動的時間。
2002年,饒舌歌手尼力發表了一首攻佔排行榜的歌曲,歌曲內容是關於耐克的鞋類產品之一「Air Force I」。
2002年,耐克憑名為「移動Move」的電視廣告第二次獲得艾美獎,這支廣告的特色是有多種不同運動項目,一個一個串聯起來。
2003年,耐克以3億5百萬美元收購曾經破產的運動用品公司Converse。
2003年,耐克創辦以來,國際產品銷量首次超越美國本土銷量,見證耐克繼續發展成一間跨國公司。
2003年,耐克在康城廣告節獲得全年最佳廣告客戶獎,是廣告節舉辦50年來首家獲得兩次的公司(1994年第一次獲獎)。
2003年,高校籃球新星勒布朗·詹姆斯與耐克簽約,亦於該年成為NBA最佳新人。
2004年,Phil Knight不再擔任總裁及CEO,但繼續擔任主席。CEO由William D. Perez於12月28日接任。
2004年,耐克創立Exeter Brands Group,為生產低價位的運動鞋和運動用品的子集團,品牌囊括Starter、Team Starter、Asphalt、Shaq和Dunkman。
2004年,全年總利潤超過123億美元。
2004年,耐克推出「LIVESTRONG」宣傳運動,為自行車手蘭斯·阿姆斯特朗的基金會籌款。以1美元出售黃色的橡膠手環,希望能夠激勵癌症患者堅強地活下去,至2005年9月,已售出超過5500萬條。
2004年6月,筆名小小的中國動畫製作人朱志強起訴耐克在商務中剽竊其卡通《火柴人》。耐克的代表否認這一指控,聲稱火柴人形象缺乏原創性,是在公共領域。朱志強最終贏得訴訟,耐克被命令向這位漫畫家支付3.6萬美元。
2005年,耐克推出「Air Jordan 20代」。耐克亦推出耐克 Free系列,在保護腳部之餘,亦為穿著者提供像赤腳訓練的優點。
2005年,耐克截至5月31日止全年總利潤有137億美元,較上一財政年度增長12%。
2006年6月13日,對於耐克的上訴,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「黑棍小人」不構成侵權,駁回了朱志強的訴訟請求。
2012年10月25日,以2.25億美元的價格將旗下品牌茵寶出售給艾康尼斯品牌集團公司(Iconix Brand Group, Inc., NASDAQ:ICON)
2012年11月07日,以5億美元(約38.75億港元)作價,向私募基金Apax Partners出售旗下手袋及鞋履品牌Cole Haan
Nike耐吉的歷史,您知道的多少?
來源:FOND.TW 愛您喜歡的! 2013-11-28
Nike耐吉的歷史您知道多少?1962年,Phil Knight在斯坦福大學編寫論文,估計日本製造的廉價運動鞋可與德國製造的高價格運動鞋競爭。在取得MBA學位後,Knight前往日本,與生產商Onitsuka Tiger的管理人員會面,試圖說服他們讓Knight擁有的藍帶體育公司
關鍵詞: Nike耐吉的歷史,耐克歷史,NIKE歷史